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幼童適合學英文嗎?

幼童適合學英文嗎?
作者:楊欣依 服務學校:臺中市大里區美群國小

1.迷思現象

到底幾歲開始學美語最恰當?家長認為越早越好,不過教育部有明文規定,六歲以下幼童的幼托機構不可以教美語。許多專家認為,太早讓小朋友接觸第二外語,會出現偏食學習的現象,使得母語學習受到影響。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張湘教授,她為女兒打造了一個全美語的學習環境,從電視、廣播、報章雜誌、書籍等。最後,雖然孩子的英文進步了,但到頭來中文聽說讀寫卻要靠補習來加強,使得她後悔不已,因此反過頭來呼籲大家別太早學英語
2.概念釐清

中文程度差真的是提早學習英文造成的嗎?現今學生的語文能力越來越差,最大原因應是影像科技越趨發達,電視、網路及手機的吸引力大大強過只有文字、沒有畫面的書。在缺乏大量閱讀的情況下,也導致新一代閱讀理解及寫作能力大為下降。這種情況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國,應當不是提早學外語造成的。

研究發現,嬰幼兒的大腦有一項特殊的功能,會自動遮蓋掉某些不必要的聲音資訊,而只對那些經常接觸的資訊保持開放狀態。並且,他們分辨語音的能力在10個月之後呈下降趨勢。因此,孩子越早接觸某種語言的語音資訊,這些語音資訊給他帶來的刺激就越頻繁,他對這些語音也會越敏感。在積累大量的語音資訊之後,他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將這些語音資訊與有意義的事件、現象等聯繫起來,內化成他能夠理解的資訊,這就成了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

很多國際聯姻家庭的孩子,如果家庭成員以不同的語言跟他們交流,他們基本都能在3歲左右同時學會多種語言。作家龍應台女士曾經在書中提到,她的兩個孩子對著父親(德國人)自然就說出德文,對著母親自然就說出中文,絲毫不覺得有什麼困難。許多歐洲的小國國民,如荷蘭、盧森堡,由於位居大國之間,他們的國民通常精通好幾種語言,因為他們擁有同時學習好幾種語言的環境。這些例子證明,幼兒是有能力同時學習好幾種語言的,而且越早接觸越好。

3.教或學的建議

學英語不怕早,怕的是方法不當。如果秉承自然的方式,對孩子學習英語是非常有幫助的。六歲以下的幼兒主要在於建構正確的認知和身心發展,太早接觸知識性的東西,反而會造成偏食學習。填鴨式的學習,不但不利於培養孩子對英文的興趣,也可能會造成學齡前兒童的學習障礙,

筆者認為「英文越早學越好」應當改成「英文越早玩越好」。畢竟,「學」這個字太沉重,會令家長及老師陷入期待看見學習成效的圈套中。在孩子學習語言這件事上,家長別用過於功利的心態去看待,應抱著「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心態讓孩子去感受就行了,只要長期讓孩子在無壓力的氣氛下玩英語、接觸英語,自然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對年齡較小的兒童,利用遊戲活動是非常有效學語言的方法。由於遊戲時有明確的目的、角色扮演、具體的情景,幼童會對被要求記憶的內容事物較感興趣也比較容易理解。幼童記憶的重心會是有趣、具體、有特徵的人、事物、事件片段,如形象鮮明凸顯、色彩鮮豔、內容新穎、富有節奏的人事物,較容易被記住,與遊戲有關的規則也較容易被記住。所以這個階段的學習像在遊戲一樣,不具任何壓力,重點只是在擴充其生活經驗,讓他在不知不覺中「習慣」第二種語言。

語言的學習可分成acquisition(習得)learning(學習)。前者是指學習者在環境中,因為接觸或模仿自然而然習得,後者是指學習者坐下來上課或有意識地知道自己正在學習。家長若能在家營造英文的環境,讓孩子從中自然「習得」,等到上小學再正式「學習英文」即可。其實,生活中讓孩子習得英文、培養語感的機會到處都是,這些是補習班所無法提供的,端看家長願不願意去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