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英語村設置能增進學生英語能力?


作者:盧炳仁    
服務學校:臺中市惠文國小   
聯絡電話(手機)0963-007308 

內容
1.迷思現象:營造一個友善的英語學習環境並提升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一直是各縣市政府、專家學者、家長與基層英語教師念茲在茲的任務。從桃園縣中壢英語村開始,不少縣市陸續成立英語村,希望透過擬真的情境與外師的互動增加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動機,但其成效究竟如何?對尚未成立英語村的縣市而言,是否也可方法運用該項資源來提升學童的英語力呢?
2.概念釐清:目前國內的英語村營運大致有以下四種模式:
1)定點式全/半日遊學:桃園縣、台北市、宜蘭縣、彰化縣、雲林縣、高雄縣、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
2)五天四夜沉浸式(immersion):新北市英速魔法學院
3)行動式(mobile village):苗栗縣
4)與鄰近商家合作駐點:嘉義市
      在課程體驗部分,存在以下的問題:
       A. 除新北市模式較為具體,其餘普遍存在(體驗)時間不足的問題。
       B. 許多學校未能落實行前教學,入村前亦未進行前測或能力分組,學生程度差異大,外師較難依學生程度進行活動。
       C. 學生程度不一,課程無法針對學生程度區分。
3.教或學的建議
1)許多英語村均已設計相關教材或學習單,並將英語村互動情況錄影並上傳至相關網站供參。教師可自行下載,並於平日授課時依教學需要斟酌採用。例如鳳山英語村就針對basicintermediateadvanced三種能力的學生設計教材,教師可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因材施教。
2)擁有專屬英語教室的教師,可參酌英語村主題式情境設計,定期布置情境(如購物、問路、餐廳點餐、中外節慶等),讓學生在較真實、有趣(authentic and fun)的情境中愉悅學習。
3)教師可仿照英語村學習護照(passport),將該學期(或學年)預訂教學的主題或課程內容,製作成學習護照,除列出字彙、句型或對話外,亦可依照能力指標,融入多元評量並確實執行。
4)英語教學絕非只是把教科書內容教完就結束,除了提供擬真的英語學習情境,教師也應嘗試將英語教學融入重大議題(如性別平等、人權、品德教育等),並以多元評量的理念,針對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以及提升英語學習興趣、文化理解與關懷等面向進行客觀評量與引導。
5)綜上所述,教師除了「語言能力(language skills)」的培養,在「學習策略」(尤其是提問和討論)、「文化理解」、「興趣提升」這三個向度更須著力,如此學生才能養成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習慣。
整體而言,英語村確實能提供學生一個嶄新的英語學習情境,學生可以與外師近距離溝通,並透過擬真的主題情境與對話設計,將平日所學確實運用。但囿於經費,此項資源並非所有學童均可享受。而有些英語村只開放半日或一日遊學,行前亦未針對各情境教室用語先練習,真正入村體驗時就事倍功半。建議縣市政府在規劃英語村的同時,也應提撥經費,進行國中小基層英語教師的專業培訓,尤其是聽說方面的專業訓練。抑或是將優秀外師與中師協同教學的過程錄製成光碟片,提供給全國英語教師參考。至於情境教室的部分,其實在每個學校都可以實施,並可佐以學習角、學習步道、雙語建置、英語日等相關活動規劃。而台中市行之有年的嘉年華親子闖關活動,各校教師所設計的闖關看板與活動,如果能夠進行校際交流,無疑也是一種「行動英語村」的體現。我們必須體認:英語教學的重點固然在「營造友善且真實的英語學習環境(friendly and authentic English learning environment)」,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英語師資的專業提升。透過專業英語教師所營造的言教、身教、境教,是真正提升學童英語興趣與成效、「保底不封頂」的不二法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