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6日 星期二

教學力深化素養學習的關鍵研習摘要與心得

 #教學力深化素養學習的關鍵 ~謝謝藍偉瑩老師在臺中舉辦的讀書會,內容非常精彩實用,為師生開啟多元豐富思維與實踐扉頁

師生的對話以了解教學就是班級經營如何培養學生素養(思考)習慣,期望什麼樣的學習發生—目的就是回推做怎樣的教學(提供什麼樣環境營造、在教室內發生的事情、學生如何判斷與決定)實際與理想間的學習獨立個別性。
教學力六個推薦序原本三個序:從大環境談起(嚴長壽)whole picture第二位課程教學專家(卯靜儒教授)第三位(范信賢)課綱專家(擬定推動);黃國珍實際工作坊心得;第一章 哲學底藴;第二章 關鍵字 重新看自己做的事;從學科思維產生知識的重要性(每一科都要有觀察力、分析、推論)從課程面向設計經驗那些是關鍵要很清楚。例:視覺藝術設計妖怪主題並設計說故事;老師讓學生看山海經;先解釋定義名詞,引起恐懼(及來源意象及創作)要分析引起何種效果,觀察分析歷程產生創作。重點; 藝術創作本身要引起對象心裡某些意象與感受,教技法、鑑賞等等⋯可遷移到其他知識,讓孩子變成可以自己學習的人。大量閱讀與閱讀理解是不同事件;第三章 跨領域課程是新思維,有步驟與引導,可協助打開師生學習視野與五感體驗並與生活經驗與情境連結,有帶得走的素養與能力;跨不同領域知識,發展思考模式讓孩子能成為未來的專家;知識(連續的經驗 而非點狀)是手段不是目的,過去知識重要基礎有賴學生建構而非直接告訴結果,老師要能先安排經驗教學(有順序性)概念理解思考能力優先安排,保留學習遷移概念 (規劃理想中孩子發展狀況),例如閱讀圖表素養發展,國語課程地圖,先從事物順序(記敘文,生活事件次序的分析 與人事時地物 景物的記敘文(修辭);相同的文體可擇一教學之後評量(素養教學特徵:學習+評量)。
第四章 教師的提問是重點,將問題拋給學生(老師成為提問者)若學生未發現時,從整體先看,再看細節再回到整體從擴散性問題、歸類、分類、收斂,找到通則,讓學生連結經驗順暢,或是故意製造衝突(讓孩子覺知真實知識產生疑惑進而好奇困惑探究投入找到事實)概念應用不是練習題而是延伸的題目;更能了解知識概念深層意義;學習沒發生期望的結果不會出現。教學需要等待,實際師生上課對話,可從記敘文~孩子的告狀(生活情境存在的事)引導到專業學習引導、寫作與產出。第五章 社群。學生(孩子)是生活最重要的夥伴、鏡像原理;第六章 共好思考討論自己的習慣 打破固著性思維。
若要改變,期望發生就要從自身改變做起;讓自己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如何讓學生有自覺省思改變,最重要的課題亦即覺察自己改變及養成好的習慣~生活及學習(習慣與信仰)。在意自己的生活 並適度引導對話陪伴,讓每件日常所做的事情都有意義性;如果是全新的就從概念性邏輯談起,教師社群、合作、聆聽,意見、發表、實踐、成長與進步。
可透過現場直播與談話經驗及對話幫助。課程的改變可帶來翻轉思維,了解問題進而能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每天的教學省思(5分鐘)符應新課綱:學會學習(提問、思考、討論)培養的素養(上課氛圍)專家(聚焦本質整體 客觀事實 思考各種可能性 自我監控)vs 生手教師差異;期許每天都要打一段教學省思文字,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學價值與堅持,老師要了解自己的學習歷程,教學自動化,拆解教學歷程,進而成為學習專家。
將學科課程教學重點講清楚是首要,從教學互動中理解學生困難點,核心概念本身是靜態(也可透過講述法),事實從零碎知識 (抽象)到核心概念(專家實際上會思考的歷程)的習慣思維模式,對應情境去做推論;老師先知道學科素養,拆解步驟、連結經驗、抽象概念提供素材引導學生反思;上課教與學就是進步的關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