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英語補救教學要教學生基本能力或是課本內容?

英語補救教學要教學生基本能力或是課本內容?

作者:陳慧芬 服務學校:台中市沙鹿國小


1.
迷思現象

現今學生的英語成就呈現極度的雙峰現象,使得英語教師在課程設計及實際教學上都面臨極大的挑戰,尤其到高年級雙峰現象更加顯著,許多老師進行英語補救教學,實踐「帶好每一位學生」為理念,幫助低成就的孩子培養基本英語溝通能力。

進行補救教學時教師會面臨一些難題,到底適切的補救教學內容是複習原課程進度還是補強學生最基礎的英語能力?適切的補救教學教材是學生平時上課用的教科書還是教師自編補救教學教材?

2.概念釐清

筆者舉自己在英語補教學行動研究為例,補救教學的學童是三年級英語學習低落的學生,一開始進行補救的課程內容為加強其基本能力,例如:英語字母辨識及CVC單字拼讀,並未兼顧學校課本內容的單字與句型,因此學生的期中考成績進步的情況並不是很理想,學生也遭受到一些挫折,學習動機有稍稍銳減,教師發覺此現象後,經過相互討論,決定於每次補救教學留下十至十五分鐘對於課本內容再作複習,經此實施後,學童的成績有明顯的提升,學習成就感也增加了。所以,筆者認為補救教學課程除了英語基本能力的教學,也可循序漸進適時將學校課程加入補救教學中複習,讓學生於學校的正式評量也得到成就感,增加學習動機。

第二個研究是筆者針對台中縣英語補救教學實施現況所作的調查研究,研究顯示英語補救教學最適切的教材是平時上課用的教科書,絕大多數的老師認為可針對學生的程度將教科書內容簡化,如此一來,學生的英語成績或能得以進步,而獲得成就感。

3.教或學的建議

補救教學是一種診療教學模式(clinical teaching),其重點在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後,進行一系列的診療式的教學活動,希望補救教學實施一段時期後,學生能跟得上班上的學習進度( 邱上真, 1992)。Olivares(1993)提出英語低成就課程施行的三個基本原則,其中之一就是簡化教材以配合學習者的能力。教師應採用適合學習者的程度的教材,並減少使用過於複雜的句子結構。

張新仁(2001)提出補救教學課程之設計原則,其中有關選用教材原則如下:

()、教材符合學習原則。教師首先要考慮到學習的原則:由易至難、由簡而 繁、從已學到未學等,必須作最有效的課程安排與規劃,才能建立學生的自我信心與學習動機。

()、教材應具高度的結構性。教材內容的學習目標需明確與具體,配合學生之前之學習經驗與先備知識,才能掌握學習的重心。


()、個別化。對於有特別學習問題的學童,宜依據其年齡、性格、興趣、認知程度、學習準備度、社會成熟度、個人家庭和在學校的學習史,選擇合適的教材與教法,以符合個別差異的需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