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只注重「聽、說」的教學法夠嗎?

只注重「聽、說」的教學法夠嗎?
作者:陳冠宜 服務學校:臺中市大里區美群國小

隨著國際化的趨勢,英語學習越來越受重視。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英語教學逐年向下延伸至國小三年級,而為了矯正過往太過份重視「讀寫」,且以紙筆測驗為導向的英語教學,目前英語教學大多都標榜溝通式教學法,課程設計、教材內容都以溝通式教學法為號召。然而,溝通式教學法強調語言的表達是有意義、雙向的,主張語言學習者除了具語法能力,知道如何組成句子之外,還需兼具社會語言觀念,才具備有意義的溝通能力。換言之,溝通式教學法不僅主張對語法培養,也強調培養學習者的語言社交應對能力、邏輯能力和策略能力,使用得體的語言,是「實用性」導向的教學法。

此外,國小階段的英語教學也強調,運用兒童在發音學習方面的優勢,在啟蒙時期應強調聽、說的練習,讓兒童藉由豐富的英語聽、說的學習,奠定良好的英語口語溝通基礎。於是,在教學現場我們可以發現學生的聽說能力的確進步了,走進教室,多數的學生都能和老師對答如流,而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也都能以活潑有趣的方式呈現教材內容,例如:利用遊戲、歌曲、韻文、分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營造輕鬆有趣的英語學習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的習得語言。有些父母更不惜花大錢,讓孩子從幼稚園即開始上全英語學校,由外老師教學,期望孩子浸淫在全英語的環境中能將英語學得更好。然而,只注重「聽、說」的教學法,真的能讓孩子的英語學得好嗎?

首屆在國小五年級即開始學英語的學生在大學學測中的英語成績不如預期,老師們閱卷後發覺,連「I am happy.」 都會忘掉最基本的be動詞。另外,近日ETS多益台灣區代表處發表「2009年台灣與國際產學英語能力差距報告」,台灣學生多益成績雖較往年進步6分,但整體表現卻落後於東亞鄰近國家韓國,進一步交叉比較後發現,台灣學生在聽力測驗和閱讀測驗的平均分數,成績皆較韓國學生大幅落後,尤以閱讀能力落後更甚。由此可見,台灣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遠不如英語聽力能力,這意味著台灣學生的英語學習似乎未收到成效。

探究原因,英語在台灣屬於外語,多數的學生在離開英語教室後,使用華語做為溝通的語言,在非英語的環境學習英語,我們應該多倚賴「深度理解」與「紮實練習」的方式來提升學習效率,彌補先天環境的不足。換言之,說說唱唱雖有助提升學英語的興趣,但語言的學習不僅只是學會使用語言,更要學習語言中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和文化,我們都知道愈文明的國家,它的文字就愈豐富,而語言本身最大目的是為了溝通,溝通就一定存在著想法,文字本身是讓我們的想法有所記錄,讓智慧不斷累積,而閱讀是為了探索更多人的經驗和智慧。所以,語文要學得深,還是得倚賴大量的閱讀和書寫。此外,聽說和讀寫的學習有個很大的差別,聽和說可以日積月累從經驗和模仿中學到,但讀寫卻需要更進一步的將語言內化為知識,因為閱讀是需要長時間的培養,並且要利用自身對文字的敏銳度去感受, 寫作則是要累積很豐富的閱讀經驗才能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因此,學習英語除了要注重口語溝通能力的培養外,也需要學習文法和語言結構,更需要理解英語所蘊藏的文化內涵,也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達到「言之有物,下筆有神」的英語學習境界。

綜上所述,英語教學應同時注重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讓國小階段的學童藉由豐富的英語聽、說的學習,奠定良好的英語口語溝通基礎,並適時將讀寫融入課程,讓學生藉由接觸簡易的閱讀教材,如韻文、歌謠、生活會話、繪本故事等,藉以了解英語所包含的文化意涵,另外再輔以適當的臨摹及填寫字詞等練習,自然體驗語言的不同形式,進而將英語學得更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