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台中縣小一開始實施英語教學是否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

台中縣小一開始實施英語教學是否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
作者:廖錦煌 服務學校:臺中縣潭子鄉頭家國小
1.迷思現象
台中縣自91年開始向下延伸自小一開始學習英語,到底對學生有幫助,還是提早讓學生放棄英語?此議題值得深為英語教學工作者深思。以下是筆者10多年的實際英語教學經驗與參與教育部研習與相關英語研討會,整理出來的看法,供各位先進參酌。
2.概念釐清
越早學習英文到底好不好? 先從理論分析:根據瑞士教育大師皮亞傑(Piaget,1896-1980)著名的認知發展理論(cognitive development)-皮亞傑長期對於兒童的觀察與研究,「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係依照感官動作期(sensory-motor period)- 出生到一歲半、前操作期(preoperational period)- 一歲半到七歲、具體操作期(concrete operation period)- 約七歲到十一歲和形式操作期(formal operation period)- 約十二歲到十五歲,循序發展而來的,而且每一個階段是後一個階段發展的基礎。(Piaget,1974; Inhelder & Piaget,1958)。任何人的成長都需經歷此四個階段,其成長的快慢可能因為個人或文化的背景不同而有差異,但因每一階段的發展都是後一階段發展的基礎,所以四個時期的發展順序是不會改變的 (Flavell,1963Piaget,1970,1969)。」由皮亞傑理認知發展理論論可知,孩子在國小階段,落於具體操作期,此時期孩子學習英語或任何語言,是有幫助的。因此小一開始學習英語,對學生學習是有助益的。另外,皮亞傑有一重要觀點應用:「學習是一種主動參與學習的結果。他認為透過練習或許可以教兒童某些知識,但這種知識很快就會被遺忘,除非兒童能夠理解它,也就是說,除非兒童能夠把他同化到他已有的認知圖示中去,這種同化只有在兒童積極參與建構時才可能發生(施良方,民85,頁189)」國小階段學習英語,學生學了又忘,是很正常的,我們應創造孩子「練習」與「接觸」英語的機會。在多「練習」英語方面,老師教導課本同樣的學習觀念,相同單字或句型,以不斷朗誦或是不斷摹寫練習,常會降低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前師大,現任大同大學李櫻教授提到「學生英語學習Input輸入要大於Output」,孩子國小階段,我們應多給孩子多元的學習方式。例如在教同一系列單字與句型,可以加入單字與句型相關活動設計、英語歌曲、讀者劇場...等,多元學習活動,啟發孩子學習興趣,讓孩子從小一就喜歡學英語,讓孩子在學校中有多使用英語的機會。
另一方面,小一實施英語教學,英語師資相當重要。若不是具備教育部英語師資資格來教孩子英語,孩子發音學習正確性,與英語教學成效,的確令人擔憂。但我們也不應以師資不足,就放棄從小一教孩子英語,各方學習理論以及台中縣從小一教英語的經驗與成果,小一開始學習英語,讓孩子有更多接觸英語的機會,對孩子語言學習絕對是有幫助。政府當局應規劃如何增加英語師資或是提供現職老師機會,有機會進修英語,未來通過教育部檢測,也可以擔任國小英語教學教師。英語是國際性語言,未來世界語言潮流最重要就是中文與英語,孩子目前在全世界已有中文能力優勢,加上英文能力,我們孩子在未來國際上將更有競爭力。
3.教或學的建議
國小一年級開始學習英語,對於有些縣市可能是新的課題。筆者一些淺見,期盼大家在英語教學有所助益。台中縣小一與小二每週有一堂英語課,孩子在一二年級階段,能將基本26個字母讀寫與基本26字母發音規則與常用發音規則熟悉,孩子進入三年級英語學習更加快速。筆者在英語輔導團將近七年,有機會與各校老師交流。大部份小一實施英語教學,老師反應對學生有幫助。但是,偏遠地區師資不足,不只是一、二年級,甚至三到六年級師資也不足。偏遠地區師資問題,中央與地方共同重視的問題。真摯的期盼,英語教學照亮全台灣每一個角落,偏遠地區,仍舊有許多未來台灣之光。全台灣老師快樂教英語,讓孩子「愛上」英語,「學習」英語,進而「使用」英語,真誠的期盼,把每個孩子都帶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